明理书院2025年学术年会举行
聚焦“三创”,赋能成长
信息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发布时间 | 2025年10月17日
10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明理书院2025年学术年会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孙家广作大会主题报告。聚焦“创新、创造、创业”主题,来自23个院系、机构的500多名学生以多元化的形式进行了一场赋能成长的学术对话。
林尚立表示,当前中国人民大学正在全面转向“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态,充分尊重并信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发现者、创新者。明理书院于2020年成立,是学校首批成立的新型书院之一,也是学校大力发展“新质的理工学科”、创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承载。本次年会以“创新、创造、创业”为主题,全面展示明理书院创新育人实践成果,搭建跨学院、跨学科、跨学段的学术互通桥梁,为书院学生提供交流互鉴、知识碰撞、能力拓展的平台。新形势下,如何建设人大特色、世界一流的新质理工学科,如何加快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如何实现科技自主创新与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是明理书院必须答好的发展命题。希望同学们围绕“问题”去学习、聚焦“需要”去研究、走到“外面”去实践,不断培塑创新的锐气、创造的勇气、创业的志气,携手在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上提供“人大方案”,形成“人大样板”。
明理书院院长杜小勇表示,在人才培养方面,书院构建了以“创新三部曲”为核心的本科生培养路径:“领航”阶段聚焦新生学习转型,通过“数字时代的科学与技术”讲座式课程和新生引导小班研讨课,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基础教育到大学创新教育的过渡;“筑基”阶段注重专业基础培养,围绕观察实验、逻辑推理与计算思维三大科研方法,整合理工学科学院的资源,系统构建部类共同课程体系;“扬帆”阶段,通过明理创新实验室这一平台,鼓励高年级学生参与或创建自己的实验室,以“学生主导、项目驱动、学科交叉、过程规范”为原则,支持学生开展真实情境下的创新实践。
自2020年成立以来,明理书院以“价值引领、创新育人”为理念,坚持学生本位,努力培养“修身明理、科技报国”的一流青年科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在科研创新、创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个人与团队。本届年会上,卫雅珂、许骞、智子引擎团队、DentMat团队等来自理工学科7个院系、机构的22个团队、100余名学生受到表彰。林尚立、孙家广为“三创”优秀成果获奖个人和团队颁奖。
孙家广作题为《用力做事 开创未来》的主题报告,分享了个人成长与奋斗经历的点滴与感悟。他表示,要练就“学习力、执行力、诚信力、创新力、亲民力”、秉持“想做事、能做事、做实事、做成事、不出事”。他寄语同学们要珍惜大学时光,努力学习、认真做事,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结合,努力成为“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2025届毕业生高一钊,数学学院2024级博士生李子涵,高瓴人工智能学院2024级本科生、机器人创新实践基地核心成员张伟滔结合自身经历,分别以“多模态大模型及原生应用创业实践”“幂次迭代学习控制”“以赛促建,久久为功:聚焦创造,打造人大机器人特色赛队”为主题作创业主题分享。
本次年会还设立了“博士生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展示及答辩交流”“优秀学生科研成果报告及经验分享”“创新创业优秀项目成果报告及经验交流”“明理书院创新实验室优秀团队成果展示”“'猜想与反驳'思辨会”五个分论坛。
本次年会由明理书院主办,信息学院承办,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院、教务处、书院建设与管理中心、理工学科建设处等年会指导单位,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统计学院、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物理学院、数学学院、化学与生命资源学院、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等年会协办单位,新民书院、求是书院、明德书院、崇实书院、远见书院、校友服务与资源拓展部、文化科技园、国家治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创新平台等年会支持单位相关负责人参会。西湖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师生代表参加开幕式及论坛。
Copyright ©2016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部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1121B 邮编:100872
电话:010-62513381 传真:010-62514955 电子邮箱: ligongchu@ruc.edu.cn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