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处、 期刊管理中心联合党支部与理工学科建设处党支部联合召开学习大会 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技强国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文化思想
信息来源:科研处网站 发布时间:2025.04.11
4月2日,科研处、期刊管理中心联合党支部与理工学科建设处党支部联合召开专题学习大会,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技强国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会议由理工学科建设处副处长杜忠朝主持,科研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期刊管理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钱明辉总结,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学科布局优化、创新生态构建等议题开展深入研讨。
杜忠朝首先对会议背景进行了介绍,他表示目前人民大学理工科发展面临顶层设计不足、科研经费薄弱、成果转化能力欠缺等问题,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加强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融合,推动科研评价体系改革,强化产学研结合,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化落地能力,破解“论文导向”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困境。
在学习环节,杜忠朝领读了习近平论科技创新(2025年),系统学习了“制造业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传统产业要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等重要发言。理工学科建设处杨青林结合本职工作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讲话精神发表感想。目前学校正处于多校区联动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应当发挥新布局优势,多校区联动支撑学校的“五新”发展;全链条的做好产权研用工作,企业“出题”,学校“选题”“结题”,生产线上“验题”,已产品为导向,激发学校内在创新活力;积极探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坚持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一批战略科技人才后备军。
科研处副处长路磊领读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系统解读了“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等核心要义。科研处副处长、期刊管理中心副主任关晓斌交流学习心得,他从五个方面谈如何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一是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重视交叉领域、非共识研究可能蕴含的重大理论突破,推动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二是在核心关键领域,以法制、规制、制度、管理等环节的“非技术创新”服务科技创新,促进科技与人文的“双轮”互动;三是在将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运用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面向未来的战略性、前瞻性议题方面,以学科交叉融合培育、孵化新兴学科或领域;四是充分运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思维框架,加快形成具有战略意识、人文素养和技术能力的科研创新队伍;五是要在完善科研治理、优化创新生态方面下功夫。
期刊管理中心副主任陈骊骊领读了新华社文章《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重温“七个着力”》,系统解读了“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重要内容。期刊管理中心王赟鹏谈学习心得,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生成价值和指导意义。从历史维度来看,“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体现了我们党对理论创新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标志着党的理论创造性、文化主体性、精神独立性实现了新的升华。从现实维度来看,“第二个结合”为文化强国建设凝聚磅礴力量,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增进文化自信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钱明辉进行会议总结,从战略布局与责任担当、服务创新与作风建设、责任意识与自我革新三个方面谈了学习心得。一是要不拘一格营造创新环境,构建有力度的青年创新生态。面对全球科技革命与文化博弈的时代背景,学校强调要以 "第二个结合" 为指导,将科技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科研管理部门需承担起营造创新生态、推动学科交叉、服务国家战略的重任,通过构建“青年人才摸排、青年平台交流、青年项目资助、青年成果评价、青年人才宣传”的“五青联动”青年创新生态,激发青年创新活力,打造具有人大特色的创新高地。二是要脚踏实地提升工作品质,提供有温度的科研创新服务。他提出“有温度的科技创新服务”理念,要求行政部门从细节入手优化服务体验,如改进项目申报流程、提升期刊审稿沟通质量、关注师生办事体验等。强调要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打破常规,通过主动谋划解决创新主体面临的实际困难,将程序意识与创新突破相结合。三是要认真细致对待职责要求,完成有效度的创新成果交付。通过主题教育深化作风建设,要求全体党员以高度责任感对待每一项任务,注重工作闭环管理,避免因细节疏漏影响学校决策部署的严肃性,切实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他以具体工作案例为镜鉴,强调机关干部需强化责任担当,提升工作精细化水平。
Copyright ©2016 中国人民大学理工学科建设处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1121B 邮编:100872
电话:010-62513381 传真:010-62514955 电子邮箱: ligongchu@ruc.edu.cn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