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学院教师赴国家统计局交流GEP核算工作
信息来源:生态环境学院网站 发布时间:2025-04-16
4月16日上午,生态环境学院由院长庞军教授带队,生态与环境经济学系主任、生态环境学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中心主任马本副教授和生态环境管理系孙晓副教授一行三人应邀赴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向陈希副司长、资源环境核算处刘晓雪处长和冯沛副处长报告了我院研究团队在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双方还就如何完善我国GEP核算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庞军院长首先介绍了生态环境学院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开展有组织科研的情况,学院组织研究团队编制并发布了《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指数》系列报告,特别是针对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进行了两轮依申请信息公开,并对福建省南平市、四川省宜宾市和巴中市等进行了深入调研,总结了地方在GEP核算方面的经验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对国家完善GEP核算技术和制度的政策建议。
马本主任代表学院研究团队具体介绍了全国GEP核算在技术框架、制度体系、应用探索等方面的进展及主要成就,并基于实地调研和信息公开申请,提出目前我国GEP核算工作在顶层设计、技术方案、试点选择、应用场景等方面的改进建议。通过辨析GEP的概念及与GDP概念的异同,提出了以交换价值为价值衡量尺度、以供给端核算地方生态产品、重点测算地方在生态保护上的成效等关键点。最后从更新国家规范、扩充产品目录、对参数和数据进行分类管理、与考核和生态补偿应用场景衔接等方面提出了我国GEP核算的完善建议。
孙晓副教授指出当前我国GEP核算工作存在物质量评估与价值量核算两大核心环节脱节的问题,在技术操作层面,由于各个地方在核算指标、评估方法、定价方法上存在差异性,导致地区间GEP核算结果缺乏可比性。另外,部分地方政府对GEP核算的基本概念、内涵边界及应用场景存在理解偏差,突出表现为对流量与存量的概念混淆,以及对核算功能定位的过度放大。现阶段,在我国GEP核算工作开展相对成熟的地区,其重心逐渐从基础核算开始转向成果应用,特别是GEP核算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区域生态价值提升等领域的应用。未来,GEP核算工作发展潜力巨大,但需在核算技术、制度建设和应用落地等方面深入探索,亟需生态学、经济学、统计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
在随后的交流中,双方针对GEP核算的目的及应用场景、GDP与GDP之间的关系、生态调节服务价值核算中的参数设定、生态调节服务的定价机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GEP核算基础数据来源、按参数类型划分不同的更新频率、GEP核算的尺度划分、GEP制度体系设计等技术细节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生态环境学院支持国家统计局GEP核算工作的具体领域进行了沟通。庞军院长感谢国民经济核算司及资源环境核算处领导对生态环境学院GEP核算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的重视和肯定,并表示学院研究团队将进一步围绕今天识别出来的主要问题开展相关研究,后续也将积极响应国家需要,为GEP核算工作提供更多支持。
Copyright ©2016 中国人民大学理工学科建设处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1121B 邮编:100872
电话:010-62513381 传真:010-62514955 电子邮箱: ligongchu@ruc.edu.cn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