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智会人大, 共话 AI 产学研融合新图景!
信息来源:信息学院网站 发布时间:2025-09-16
2025年7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长江商学院数智经济学会、北京校友科技创新专委会联合举办的《长江智会人大:共话AI产学研融合新图景》主题交流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成功举办。活动旨在探索产学研融合发展之路,探索高校智慧成果与企业需求的深度链接,为科技企业及人才培养揭开产学研协同新范式。
支持以及参与本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人民大学国内合作办曾丙健主任,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柴云鹏教授,杨波教授,王永才副教授,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王浩宇博士,香港中华工商总会联席主席于明坤董事长,长江商学院院长助理邹宇峰老师、闫雯老师、李喆老师,长江商学院数智经济学会赵旭隆会长、陈永聪秘书长、黄建华常务副会长兼执行秘书长,长江商学院北京校友会王伟斌会长、朱光执行会长、武楗棠执行会长兼秘书长、白惠峰常务副会长及王旭东副秘书长。
活动伊始,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王浩宇博士作为主持人对到场的各位专家嘉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向远道而来的产学研伙伴致以诚挚问候。
中国人民大学国内合作办主任曾丙健与长江商学院院长助理邹宇峰先后发表开场致辞。热情洋溢的开场过后,此次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而后,四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长江商学院以及香港中华工商总会的专家嘉宾发表了主题演讲,共议高校与企业产学研融合过程中的经验启示。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王永才副教授为我们系统展示了信息学院推动AI产学研融合的探索。展示了信息学院如何依托国家资源,重点解决企业数据应用难题,大幅降低企业数据使用门槛,帮助快速定位民生问题。学院通过构建“城市健康指数监测系统”,让工业园区的经济数据实时转化为治理决策,为全国智慧政务提供了可复用的标杆案例 。
长江商学院数智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黄建华以《企业级AI痛点与落地路径》为主题,深入剖析了AI从技术热潮到实际落地的转型挑战。他指出,当前A1发展趋势正从算力驱动转向可用性驱动,企业面临“不可能三角”困境--高基础能力、低部署成本和高数据安全,提出五大核心痛点:数据之困、知识闲置、需求错配、行业适配难和价值闭环难,还提出企业AI落地的三个阶段:“安全启动”、“深化收益”、“生态输出”,建议企业初期可借助“1-4-3工具矩阵”(基础设施+四类工具+三场景模板)快速验证价值,最终迈向产业链赋能,带动生态智能化升级。他强调:“企业需先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而非被技术牵引。”
香港中华工商总会联席主席兼机器人专委会会长于明坤聚焦“自动驾驶机器人产学研融合之路”,揭示了传统安防依赖人力、事后追查的痛点,并提出“事前预警+事中处置”的立体安防新模式。他详细介绍了海神核心技术创新以及产学研融合案例。他希望可以通过产业链带动地方经济与人才发展:“让'海陆空立体安防'成为国家安全的新基石。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杨波教授围绕“对AI大语言模型的几点思考”,探讨了AI在教育与行业中的伦理与应用挑战。用教学实例展示AI的实用价值。“我们正在见证新工作范式形成,”杨波教授指出,“人类专注价值判断,机器负责高效执行,这才是智能化升级的本质。”
本次活动还邀请了信息学院优秀博士生进行创新项目分享。产业先锋与专家学者们围绕AI技术融合瓶颈、人才共育模式展开议论,共同探讨AI的无限可能。各方思维的碰撞,揭开了协同创新的“信任密码”。这场关于产学研融合的智慧盛宴,在世纪馆的集体合照中画下圆满的句号。
此次《长江智会人大:共话 AI 产学研融合新图景》主题交流活动,为学界和产业界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嘉宾的精彩分享和互动交流,深入探讨了 AI 产学研融合的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为推动 AI 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创新应用和产业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Copyright ©2016 中国人民大学理工学科建设处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1121B 邮编:100872
电话:010-62513381 传真:010-62514955 电子邮箱: ligongchu@ruc.edu.cn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