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高瓴学子斩获2025 CCF CCSP全国总决赛金奖!
信息来源:人大高瓴人工智能学院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0日
2025 CCF CCSP(中国计算机学会大学生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近日在哈尔滨圆满落幕。经过12小时的激烈角逐,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2025级本科生江易洋同学凭借扎实的系统功底与出色的编程实力,斩获金奖(全国第5名),高瓴人工智能学院2024级本科生童奕涵同学获铜奖。
(来源:中国计算机学会)
在前不久结束的第39次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软件能力认证(CCF CSP)中,我校表现优异,位列全国TOP30高校第2,团队成员主要由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和信息学院学子组成。江易洋同学以满分500分的优异成绩位列全国第五(同分按提交时间排序),段宇哲以450分跻身全国第十。
(来源:中国计算机学会官微)
1
比赛情况
2025年CCSP全国总决赛于10月22日至23日举办。参赛选手需在连续12小时(9:00–21:00)内完成5道系统级编程题(每题100分),比赛全面考察参赛者的算法设计、编程实现与计算机系统能力。本次竞赛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全国63所高校的371名优秀选手参赛。最终,只有38名选手获得金奖。
2
关于CCSP与CSP
CCSP竞赛是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于2016年发起的面向大学生的竞赛,每年举办一次,旨在提高计算机教育质量,使学生通过竞赛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系统知识,受到高校和企业的广泛认可。参加CCSP竞赛的选手均为CSP成绩优秀者,CCSP更注重考查计算机系统能力,选拔的是顶尖人才。
CSP认证(计算机软件能力认证)是由 CCF 于2014年推出的计算机软件能力认证。该认证能够比较客观评价软件编程能力,目前已得到国内众多著名高校和企业的认可。在招收研究生和招聘员工过程中,CSP成绩经常被认为是重要的参考条件。
3
参赛体会与经验分享
江易洋与段宇哲同学也分享了他们在CSP与CCSP中的备赛体会与实战经验。
江易洋
赛前备考
在 CCSP 比赛前,我系统练习了历年真题,以熟悉竞赛的出题风格与难度分布;同时整理了常用的代码模板和 C++ 语言参考资料,为比赛做了充分准备。
赛场实战
比赛过程中,我首先聚焦于前三道算法题,用时约六小时全部顺利解出。随后转向系统题部分,在第四题尝试两小时未能突破后,果断转向第五题。我从构建基础代码框架入手,逐步优化算法实现,最终在该题获得 81.82 分,并取得两个测试点的最优解。
赛后总结
CCSP 题目主要分为算法题与系统题两大类型。算法题要求扎实的算法基础,可以通过 OJ 平台多做同类题目进行训练;系统题则需要深入理解编程语言特性及相关系统知识(如第四题涉及数据库与编译原理),更需要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致谢
衷心感谢高瓴人工智能学院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培养,为我们打下坚实的计算机系统基础。感谢 CCF 提供的宝贵竞赛平台,让我有机会在全国舞台上展示系统能力与编程水平。同时感谢刘嘉俊、范逍学长一路以来的支持与帮助。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在计算机系统领域不断探索、勇毅前行。
段宇哲
在报名参加本次 CSP 认证之后,我会让自己每天都想想题写写代码,保持备战的状态。考前看了前一场的题目,成功做出了最后一题,感觉还不错。
比赛中,我保持了一个较好的状态。读完第四题感觉是一个很厉害的题目,没有头绪,直到看到所有点的点权不会相同才发现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题。写完再回看第三题也轻松通过了。观察榜单发现最后一题过的人很少,于是决定先想一个 O(n^2) 的做法拿 50 分,然后发现根本想不出来!于是干脆尝试想正解。突然想到了一个做法,写完发现后面答案错误,最后因小数据强度不够没有拿到满分,总分450分。
CSP 获得一个比较高的分数需要一定的算法基础以及代码实现水平。平时多思考,多写写代码,加深算法基础,提升代码水平,就更有机会在 CSP 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
衷心感谢学院老师以及高中竞赛教练的悉心指导与培养,使我的算法设计与编程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感谢 CCF 提供的 CSP 认证,我会继续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在各种竞赛中获得更好成绩,在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前行。
4
结语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始终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积极组织参与高水平学科竞赛。此次 CCSP 竞赛的优异成绩,既彰显学子扎实的专业基础与创新能力,也印证学院实验教学体系成效。未来,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将持续推进创新教学、强化实践育人,为培养高素质人工智能人才、服务学校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Copyright ©2016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部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1121B 邮编:100872
电话:010-62513381 传真:010-62514955 电子邮箱: ligongchu@ruc.edu.cn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