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数学时间|” 开展第二十六期交流研讨活动
信息来源: 人大数学时间 人大数学时间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27日
人大数学时间
2025 年 8 月 13 日10:00至16:30,第二十六期 “人大数学时间I” 交流研讨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 603 教室成功举行。本期活动聚焦数学前沿问题,特别邀请到三位国际与国内知名学者——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万大庆教授、清华大学的扶磊教授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的郗平教授,分别以《Questions on Gauss Periods》(高斯周期的相关问题)、《Hypergeometric sheaves on reductive groups》(约化群上的超几何层)、《Amplifications in Analytic Number Theory》(解析数论中的放大方法)为主题,开展报告及前沿问题研讨,吸引了众多数学爱好者与专业人士参与,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万大庆教授:Questions on Gauss Periods
万大庆教授的报告以高斯周期(Gauss periods)为核心,对该主题进行了系统性概述。他通过历史中的“正多边形的尺规作图”这一经典问题出发,引入了高斯周期的概念。再分别将高斯周期视为复数(complex numbers)、p进数(p-adic numbers)和代数数(algebraic numbers)三种角度对其进行考察,期间着重探讨了在研究过程中自然涌现的众多开放性问题与猜想。他结合自身研究经验,详细阐述了这些问题的起源、研究现状及核心难点,为年轻学者指明了潜在的研究方向。
扶磊教授:Hypergeometric sheaves on reductive groups
扶磊教授的报告则聚焦于超几何指数和理论这一前沿方向,整体遵循“定义-工具-应用”的逻辑脉络。报告开篇,他首先定义了与有限域上约化群的一族有限维表示相关联的“超几何指数和”,明确了该研究对象的独特性质;随后,为描述超几何指数和的行为,引入了“超几何l-进层”这一关键工具,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路径;最后,扶磊教授通过具体例子,展示了如何将上述理论框架应用于“超几何指数和”的估计。
郗平教授:Amplifications in Analytic Number Theory
郗平教授的报告主要围绕解析数论中的重要概念“amplifications”展开。他由浅入深地解释了这一概念的本质——将单个研究对象嵌入合适族系中,再通过分析族系平均信息,反推原本个体的特征和性质。随后,郗平教授深入阐释了这一思想在现代解析数论中的“核心”地位,并讨论了该方法在筛法、指数和以及L-函数理论三种典型对象上的最新应用成果,展现了该方法的广泛适用性。
✦✦✦
问题的提出
报告结束后,活动进入研讨互动环节。与会学者围绕报告内容展开了深入研讨,包括但不限于“Gauss periods研究的细化方向”、“Baumert-McEliece 定理中的权重选取”、“ 指数和研究中的p进和l-进方法比较”、“incomplete Kloosterman sum(不完全克洛斯特曼和)与不完整高斯和的估计问题” 等。现场问答环节氛围热烈,学者们各抒己见、相互启发。
此外,万大庆教授、扶磊教授和郗平教授分别准备了一个引领学科发展的重要问题,期待能引起广泛关注,并推动相关领域往纵深发展:
1. 研究有限域上一簇指数和中不同指数和的个数问题,以及当有限域在扩域中变化时这个问题的稳定性。经典的例子包括有限域上不同高斯周期的个数问题,以及不同克洛斯特曼和的个数问题。
2. 不借助特征0代数簇上的D-模理论,用特征p上代数簇的p进和l进上同调理论直接研究超几何系统。
3. 研究Bombieri-Iwaniec方法以及decoupling方法在代数型指数和估计问题中的类比;研究L函数的高阶矩与亚凸界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本期“人大数学时间”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数学爱好者与专业人士搭建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让参会者近距离接触到国际顶尖的研究成果,更推动了数学前沿问题的跨校、跨领域研讨和发展。未来,“人大数学时间” 将继续邀请全球优秀数学家参与,持续为数学学科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Copyright ©2016 中国人民大学理工学科建设处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1121B 邮编:100872
电话:010-62513381 传真:010-62514955 电子邮箱: ligongchu@ruc.edu.cn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