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逐光行三十寒暑, 师友齐聚探调查新图I 统计调查创新与发展研讨会暨统计调查协会成立30周年会议顺利召开
信息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3日
2025年10月19日,统计调查创新与发展研讨会暨统计调查协会成立30周年会议召开。统计学院院长李扬、统计学院党委书记黄一顺、“一带一路“国际商学院执行院长宋大我、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金驰华、统计学院副院长尹建鑫、统计学院教授蒋妍、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边策、统计学院团委书记徐澜玲,统计调查协会2007-2008届会长刘冬、2008-2009届会长文科、2009-2010届会长魏鑫等数十位统计调查协会校友及现任全体统计调查协会成员出席会议,于调协成立三十周年之际,总结历年统计调查经验,对未来统计调查发展进行展望。会议由现任统计调查协会副会长李沛源主持。
会议伊始,全体参会人员共同观看了统计调查协会三十周年回顾视频。一幕幕珍贵影像串联起协会三十载的成长历程,也唤起了新老成员的共同记忆与深厚情感。随后,李扬代表统计学院致欢迎辞。作为协会2005-2007学年的会长,看到众多校友重返校园,他倍感欣慰与感动,并向所有参会成员致以热烈欢迎。他谈到,三十年来,协会始终扎根统计专业沃土,不仅成为连接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桥梁,更培养了一大批兼具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培养出的许多校友如今已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展望未来,他希望协会能继续发挥平台优势,推动统计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落地应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锤炼本领,共同传承调协人“用数字还世界以真实”的责任与担当。
学院期许
黄一顺、金驰华、尹建鑫依次发表讲话,对统计调查协会表达了殷切的期许与嘱托。三人分别从思想引领、育人发展、教学培养的角度,肯定了协会三十年来在理论实践融合、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的成果,同时结合时代发展与学院培养需求,对协会未来发展提出殷切期望:一是要继续强化思想引领,培养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搭建更广阔的育人平台,争做立德树人的示范田;二是要勇于开拓创新,积极拥抱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将前沿技术与扎实的统计理论深度融合;三是要坚守“服务师生、赋能社会”的初心,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聚焦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各位领导还强调,学院将一如既往地为协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与有力支持。
耕耘数据,收获真知
现任统计调查协会会长朱璇从调查实践、平台搭建、技能培养与自身建设四个维度,向与会校友与同学系统总结了协会近年来的发展成果:在调查实践中,协会骨干跟随“数据科学服务国家治理”调研团深入参与暑期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服务社会发展;在平台搭建上,协会通过承办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大赛校赛、打造“小调查 大世界”等特色赛事,为同学们构筑了统计调查的实践平台;在技能培养上,协会依托寒假编程训练营、“拾贝”专栏及数据可视化征稿等品牌活动,有效提升了同学们的专业素养;在自身建设方面,协会注重内部文化建设和外部宣传,连续两年蝉联“五星学生社团”荣誉称号,充分展现了协会的卓越风采。最后,她表达了对协会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并号召全体成员立足新起点,再攀新高峰,为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统计调查实践指导与展望
协会的历任指导老师也为大家分享了自己与调协之间的故事,为统计调查未来的发展提出期许。作为曾经主管学院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宋大我的分享率先点燃全场共鸣。他笑着回忆起1995年调协初创时的场景,并鼓励大家说:“当年条件艰苦却能做到的事,现在的你们只会做得更好。”他还特别提到,世界上仅有5%的人有目标、有计划、有行动力,“希望在座的每一位都能成为这5%,在统计领域持续充电、不断成长”。
作为长达30年的调协专业指导教师,蒋妍则以一名“陪伴者”的视角,讲述了调协3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调协的早期高年级同学带着低年级同学做数据采集,到如今能独立承办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大赛校赛、运营高人气科普公众号,她见证了协会从“小苗”长成“大树”的历程。她还强调,学院永远是大家的底气,无论是专业指导还是资源支持,老师和学院都会全力相助。
作为曾经的调协思政指导教师,边策分享了自己刚留校入职时与协会的渊源——作为非统计专业的团委书记,她曾陪伴协会成员们一起打调查电话、熬夜写报告。“当时调协的办公室主任是团委副书记,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多是调协部长,可见调协的重要性。”边老师希望我们始终以身为“调协人”为荣,在这个大家庭里收获专业能力、组织能力的提高,同时收获珍贵的友谊。
作为现任的调协思政指导教师,徐澜玲则讲述了在暑期进行的调研。今年夏天,她随调研团前往内蒙古,看到同学们俯下身与老人促膝长谈的种种努力,“这份对人的关注,正是调协最可贵的地方”。她表示,调协不仅是出成绩的社团,更是有“实事求是、家国担当”之魂的集体,未来将陪伴大家,继续把青春的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校友视角下的调查实践
在校友分享环节中,三位校友的分享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让我们看到统计知识在不同领域的无限可能。
2007-2008学年统计调查协会会长、现任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冬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了“统计+土木”的实践。她所在的企业为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提供检测服务,而统计学正是背后的核心支撑——从全国建筑钢材质量监督抽查的“双随机”抽样,到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建筑使用寿命,再到未来计划推进的灾害预警项目,“每一项决策都离不开数据的量化支持”。刘冬师姐还热情邀请有兴趣的同学加入跨学科实践,“让统计在更多行业发光”,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2008-2009学年统计调查协会会长,现任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文科,则分享了在调协的经历对他职业生涯的深远影响。从跟着李扬师兄学习写报告时的“字体、行距都要精益求精”,到接到会长任命时的“意外与荣幸”,再到如今在五矿集团从事管理工作,“调协教会我的‘极致态度’和‘硬着头皮做不擅长之事’的勇气,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2009-2010学年统计调查协会会长,现任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监魏鑫,则强调了统计思维的“通用性”。她提到,在金融领域,无论是智能投顾、风险控制,还是与客户沟通,“调协培养的严谨逻辑和共情能力都至关重要”。她分享了自己凭借电话调查积累的同理心打动客户的经历,“AI能处理数据,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才是不可替代的”。在调查的实践中,她体悟到了与人交流的关键所在。
问道卅载,谋新未来
在统计调查发展开放式讨论环节,李扬以“经线与纬线”为喻,引导大家思考、讨论了协会的未来发展方向。
2002-2003学年统计调查协会会长曹倩建议,协会要继续坚持“专业+社会”的特色,一方面紧跟AI咨询等新趋势,精进技术;另一方面深耕养老、社区建设等民生领域,打造品牌项目。
2011-2012学年统计调查协会会长,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四级调研员的倪春霞表示,数据的可靠性、可信任性非常重要,如果能够打造一个溯源比较可信的品牌化项目,那么对扩大协会的影响力将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8-2021学年统计调查协会首位博士会长,现任山西财经大学讲师孟珠峰提出了加强校际交流的建议,“与其他高校类似组织取长补短,既能提升管理能力,也能扩大协会影响力”。
2023-2024学年统计调查协会副会长、北大在读硕士戚如意则从学术角度出发,提出“研究要从实际需求出发,避免脱离生产实际”。
活动接近尾声时,李扬讲到:“这是最好的时代,学校、学院、协会都在为大家搭建平台,关键是要聚焦兴趣、厚积薄发。”作为新一代调协人,我们不仅要传承“用数据还世界真实”的初心,更要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探索统计的新可能。
三十周年,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未来的起点。相信在师长的指引、校友的支持和全体成员的努力下,统计调查协会必将在新的三十年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Copyright ©2016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部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1121B 邮编:100872
电话:010-62513381 传真:010-62514955 电子邮箱: ligongchu@ruc.edu.cn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