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AI团队, 夺金!
信息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4日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青年万象」出品
源于人大高瓴
成于AI赛场
他们深耕多模态大模型领域
以核心技术的突破为墨
挥毫创新的答卷
以团队协作的力量为笔
诠释何为“有温度的AI”
他们就是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
研究生创业组金奖团队——
“智子引擎”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现场
团队成员
高一钊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2020级博士生
费楠益
信息学院2019级博士生
杨国兴
何小龙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2022级硕士生
龙金强
赵一鸣
林宏鹏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2021级硕士生
吴嘉慧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2023级硕士生
近期,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落下帷幕。中国人民大学“智子引擎”团队凭借成熟的多模态技术解决方案在高教主赛道的研究生创业组脱颖而出,荣获金奖。
本次大赛由高一钊、龙金强作为“智子引擎”团队代表参加研究生创业组的比赛,从初心愿景、技术创新、应用落地三方面,全面展示了团队在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领域的探索成果与独特思考。
全国赛场——
一次关于AI技术与创新潜力的路演比拼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吸引619万个项目、2443万人次参赛,设有高教主赛道、产业赛道、萌芽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组别,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高校创新创业赛事。 其中,高教主赛道作为参赛人数最多、竞争最激烈的板块,下设创业组与创意组,汇聚了全国顶尖高校的创新团队。而在高教主赛道中,研究生创业组更是公认的“最硬赛道”——评审标准高、技术门槛高、项目需兼具科研创新性与产业落地性。 在本届高教主赛道的全国总决赛上,“智子引擎”团队凭借在多模态大模型领域的原创技术与产业化成果脱颖而出。比赛以企业路演的形式展开,重点考察参赛项目的技术创新性、商业潜力与社会价值。
在路演中,团队重点展示了其多模态大模型在城市治理、应急救援与智能巡检等领域的落地应用。
在城市治理场景中,“智子引擎”智慧治理系统可实时识别道路异常与公共秩序问题,如机动车违停、垃圾溢满、消防通道占用等,并自动生成调度任务,帮助管理部门实现从“人工巡查”到“智能监管”的转变。
在应急救援场景中,系统融合视频识别与语义分析能力,能快速判断洪水、山火等自然灾害迹象,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发出预警,实现“早发现、快响应”。
▲“智子引擎”智慧治理系统识别门头沟火灾险情
在智能巡检场景中,团队将多模态识别嵌入无人机与工业摄像头系统,自动检测人员佩戴规范、设备运行状态及安全隐患,使传统巡检工作更加高效与安全。
这些应用充分展示了国产多模态大模型的社会价值与产业潜力,也让评审专家一致认为:“他们让AI真正走进了现实场景。”
▲“智子引擎”智慧治理系统应用场景概览
凭借突出的科研积淀与落地能力,“智子引擎”最终在激烈角逐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在该赛事中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
科研突破——
从学院学术土壤中成长的多模态创新团队
这支全部由人大人组成的团队,他们的起点,是人大校内咖啡馆里的一张桌子,和一群人的技术理想。
“第一次深入讨论技术落地,是2020年在学校咖啡馆。”高一钊回忆道,“大家从不同研究方向出发,探讨怎么把多模态大模型真正用在产业中,许多新想法就这么冒出来了。”
此后几年,这群年轻人自主研发出Chatimg、VDT、Awaker等多模态大模型,能精准理解图像、文本、视频并生成交互内容。每一次突破,都源于他们对“国产多模态技术”的执着。
▲“智子引擎”团队讨论多模态大模型技术
当时,多模态学习的主流方法仍是“单塔模型”——将图像和文本映射到同一特征空间中融合。理论优雅,却因训练复杂、噪声敏感而难以实用。团队选择另辟蹊径,提出“双塔结构+弱语义对齐”的思路——让图像与文本各自独立建模,在高层语义空间中对齐。这样既降低了训练成本,又显著提升了泛化性能。
经过反复实验,他们发现所谓“弱语义”其实蕴含着跨模态的抽象共鸣,于是不断优化架构,使模型在大规模数据训练中实现突破。
▲“智子引擎”创业历程
也是从那时起,他们跟着国内首个超大规模多模态预训练模型“悟道・文澜”起步,一步步追赶国际前沿,部分技术方向与OpenAI并跑,甚至领先。团队成员在Nat Commun、TPAMI、IJCV等国际顶级期刊以及ICML、NeurIPS、CVPR、ICCV等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并以论文Towards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via a Multimodal Foundation Model登上Nature子刊,获年度Top25热门文章奖。
孵化与成长——
学校赋能下的“智子引擎”创业生态
高一钊坦言:“能从比赛突围,离不开学校和学院的帮助。专家教授把控技术方向,学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全程指导和保障。”
▲“智子引擎”创始人高一钊在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接受央视采访。
在学校的长期支持下,“智子引擎”团队从科研起步逐渐走向产业化。学院为团队提供了计算资源、实验室空间与导师指导;学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则在商业计划书撰写、投融资对接等方面提供系统培训与服务;校内外创新平台帮助他们接触投资机构与产业伙伴。
在产业化探索中,他们将多模态模型嵌入摄像头、无人机、巡检机器人等设备,使其具备理解环境与自主决策的能力,成功应用于智慧城市、能源巡检、应急救援等领域,显著提高现场响应效率与智能化水平。技术落地带来了市场回响——团队获得中金资本、高瓴创投等机构投资,并与软通动力等企业达成合作。
如今的“智子引擎”,已经从校园中的科研小组成长为具备产业竞争力的AI创业公司,荣获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最具市场前景奖”、中国人民大学第十六届“京东杯”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等荣誉,并在“京彩AI·智汇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应用赛事中夺得亚军。这些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学校在科研指导、资源支持与创新创业生态建设方面的持续投入,也映射出学校从学科根基到实践平台、从理念引领到资源赋能,为学生提供的全方位支撑。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育人体系,构建完善创新创造创业“三创”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创新思维激发、创研能力培养、创业实践锻炼,将创业教育融入培养方案中的不同课程类别和培养环节。这套体系不是抽象的框架,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助力:课堂上的“创新思维”课程帮助学生打开创意落地的思路,“创业大讲堂”的行业经验分享帮助学生实操落地。
这方沃土,滋养的不只是一个“智子引擎”,更是一群响应时代需求的人大青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金奖是他们征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未来,这群来自人大的年轻人,还会带着多模态技术的初心,继续在人工智能的浪潮里前行,用技术回应时代需求,书写更有温度的青春答卷。
Copyright ©2016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部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1121B 邮编:100872
电话:010-62513381 传真:010-62514955 电子邮箱: ligongchu@ruc.edu.cn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