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文科综合训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召开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
11月17日,“基于大数据文科综合训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会议由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周立柱主持,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李晓明、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马殿富等参加了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心主任杜小勇对各位委员表示欢迎,并对教务处等有关部门对中心的多方面指导和支持致以感谢。杜小勇简要介绍了中心创办初衷。他表示,中心的创办旨在探索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文科的有效途径。自成立以来,中心在课程建设、数据集建设、大赛组织、计算平台建设等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中心常务副主任窦志成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中心近两年取得的进展。中心围绕着中国人民大学新文科建设的主线,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虚拟仿真手段,加强课程建设和文科综合训练。在课程建设方面,针对新时代文科生也需要了解和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迫切需求,中心建设了工具类、思维及实践类、专业类等多门课程,提升文科生的计算思维、数据思维,助力文科生了解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并具备初步应用能力。同时,中心还致力于建设通用数据集和工具集,支撑文科教学和科研数据需求,目前已建设包括新闻、微博、微信、裁判文书、法律法规等多种类型数据50余TB;在课外教学和科研支撑方面,以赛促学,面向全国组织了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大数据主题赛和高校数据新闻可视化创意大赛等,重点面向文科生,通过竞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
委员们随后对中心建设情况进行了点评,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周立柱认为,中心建设目标明确、实施路径正确。中心开展的一系列新文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交叉课程建设工作走在了国内高校前列。建议中心坚持新文科课程建设,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打造优秀教学成果。周立柱建议在现在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核心课程体系,做好学生培养效果的跟踪,并做好教材建设。
马殿富认为,中心在课程建设、平台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成果突出。他建议进一步总结中心对新文科建设的支撑作用,提炼新文科课程建设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在中国人民大学进一步推动工作进展,同时通过师资培训等方式,做好相关课程的推广。
李晓明认为,中心以课程建设和竞赛为抓手开展的一系列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尤其是在课程建设方面,多门课程的建设工作亮眼。他结合自己十多年相关课程的建设经验,为中心提出的新文科课程体系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信息学院党委书记陈红,教务处副处长苗苗,实验室管理与教学条件保障处副处长肖逸秋,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副主任陈跃国,教务处教学实践科主任刘东风,信息学院副教授范举等参加本次会议。
“基于大数据文科综合训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中国人民大学四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于2013年申报,2014年获得教育部批复建设。中心建设的目标是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依托学校其他三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同支撑大数据时代文科类实验课程建设。一方面,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开发、定制实验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学科比较齐全、可进行深度挖掘的数据资源平台,为基于大数据的虚拟实验教学提供充分的数据资源和工具资源。另一方面,建设一批面向人文社科学生的大数据通识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建立健全新时期文科生计算机基础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大数据思维,为中国人民大学的人文社会学科以及交叉学科的发展提供支撑。
来源:人大新闻网(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https://news.ruc.edu.cn/archives/354778
Copyright ©2016 中国人民大学理工学科建设处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1121B 邮编:100872
电话:010-62513381 传真:010-62514955 电子邮箱: ligongchu@ruc.edu.cn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