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知名生物学家施一公教授做客中国人民大学“科学大讲堂”
5月23日晚,中国人民大学“科学大讲堂”在国学馆报告厅举行,国际知名生物学家施一公教授作生命科学领域“结构之美”的讲座。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理工学科建设处、教务处协办。
施一公教授主要从事结构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的研究,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第一任会长和西湖高等研究院创始院长。曾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以及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201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在讲座开始前会见了施一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解思深参加会见,中国人民大学学校办公室主任顾涛,理工学科建设处处长、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杜小勇,秘书长沈健等参加活动。
洪大用副校长代表学校对施一公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建设情况。他表示,施一公教授不仅在生命科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一直非常关心支持国家科技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一直致力于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打造精干的理工科,积极引进理工类学科优秀人才,在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及心理学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期待与施一公教授所在的清华大学等理工学科见长的高校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会见后举行讲座,演讲会由解思深院士主持。会场座无虚席,在座区前后、两侧的通道和场外都挤满了观众,现场洋溢着人大学子对科学的饱满热情。
在一个小时的讲授中,施一公教授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宇宙和生命不同的美感,展示了生命科学的博大精深。他指出,宇宙之美在于它的广博浩瀚,而微茫渺小的生命则美在其结构的精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人类越来越能发现微观世界的奥妙,结构生物学应运而生;从布拉格父子的晶体衍射理论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生命微观结构的研究层层推进,为生物科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添加了助燃剂。
施一公教授还结合人民大学以文科生居多的特质“定制”了讲授内容,探讨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科学往前走是哲学”,施一公教授表示,结构生物学的科学性仰赖于“眼见为实”的结构观测,但“眼见”真的“为实”吗?动物和人眼里的世界是不同的,不同人眼中的世界也是不同的,宇宙还有许多不同的侧面人类未曾探询,施一公教授以此启迪同学们要拓展自己的思维,敢于提出质疑,加强对生命科学未解之谜的探索,为人类科学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
随后,施一公教授与在场同学展开了交流,不仅对同学们提出的专业性问题耐心解答,也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勉励同学们坚持走自己的研究道路,用奋斗享受人生。
讲座结束后,解思深院士向施一公教授颁发了“科学大讲堂”讲座纪念证书。
“科学大讲堂”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高端讲堂,面向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关村区域高校师生,邀请国内外学术大师来校讲演授课,旨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学校科技工作和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饶子和教授、丘成桐教授分别作了前两期精彩报告。
今年5月30日是第一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月17日-5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环境学院、理学院、信息学院协办开展“科技文化周”系列活动,组织了科技文化体验日、科学大讲堂、科普电影节、实验室开放日及“心理乐翻天”趣味心理知识竞赛决赛等一系列活动共同庆祝人民大学科技工作者自己的节日。至今,5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科技文化周”开幕仪式暨科技文化体验日已在世纪馆举行,5月17日,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活动月之第9届“心里乐翻天”趣味知识竞赛总决赛已在逸夫第一报告厅举行。
来源:http://news.ruc.edu.cn/archives/17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