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首届“科普电影节”圆满落幕
5月22日至26日,中国人民大学首届“科普电影节”观影活动在图书馆举行。洪大用副校长出席观影会,理学院党委书记杨燕萍、党委副书记臧虹,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别敏,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国富,理工科建设处副处长沈健、赵同谦等参与了系列活动。本届电影节邀请到了杜小勇、文继荣、张威、张巍和邢采五位理工院系的科普专家,为大家讲解并放映五部精彩的科普电影。
信息学院院长文继荣教授首先带来了讲述“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传奇人生的电影《模仿游戏》。文继荣教授为观众介绍了不同类型密码的编码、解密过程以及电影的时代背景,以帮助大家理解影片中的专业术语和背景信息。
第二场电影是由张威教授讲解的《超时空接触》。影片讲述了自小热爱天文的爱罗薇锲而不舍地花费了多年时间接收到外星人的信息,并克服重重阻碍成功穿越至织女星的故事。张威教授从爱罗薇的经历谈开去,认为“科幻”虽然有朝一日可能成为“科学”,但“科幻”的一切都是虚幻,缺乏“科学”的严谨性。不过这份未知性,这正是科幻的魅力所在。
第三场电影是杜小勇教授带来的聚焦于人机交互技术的《人工智能》。杜小勇教授与观影者一同回顾了电脑以及人工智能发展的历程,并指出:影片虽不包含晦涩的专业知识,却能够引发人们对于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问题的反思。杜小勇教授认为:“未来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精通技术的理科生也要具有人文关怀。”
张巍副教授带来了本届科普电影节的第四场电影《深海浩劫》,该片讲述了石油钻井平台上的工作人员在特大事故中经历生死的故事。张巍博士在现场利用图片还原了此电影的原型——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并基于电影总结出三条结论:第一,安全事故皆可避免;第二,生态环境破坏易而修复难;第三,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邢采副教授为观众带来了最后一场电影《十二怒汉》。邢采博士认为,本影片可以从多种角度、多学科方向进行解读。偏见、刻板印象、说服理论、教育心理学等,都是在影片中得以展现的要素。
每场观影活动结束后,讲解专家们都会基于影片内容向在场观众进行提问。观众们积极回应,并向专家们提出了自己对影片的看法,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外国语学院学生张子旭被影片《超时空接触》所惊艳,正是这部电影激发出了她对宇宙的好奇心;来自统计学院的谭哲贤则表示,他从影片里看到了科技工作者对真相、对自然规律的执着探索与追求。
本次活动以“印象科学,映像科普”为主旨,通过“科普达人讲解+科普电影放映”的方式,使广大师生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收获科技知识。
来源:http://news.ruc.edu.cn/archives/171338